写检察理论文章不知从何下手?找不到有价值的选题?研究成果不懂如何转化?8月28日,丹东市人民检察院“综合素能提升季”再开新课,全国检察机关民事检察业务人才库成员、全省检察理论人才库成员、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助理邢辉,以“检察理论文章撰写与成果转化”为主题开展授课,为两级院30余名检察干警送上“秘籍”,破解这些难题。
授课中,邢辉系统梳理了从选题挖掘到成果落地的全流程方法。在选题环节,她着重强调“小切口、真问题、可探讨”原则,要紧密结合检察工作要点、专项活动及一线办案案例,聚焦检察业务中的现实难点,让理论研究真正服务于办案实践,避免“空中楼阁”。
在文章撰写方面,她提出“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核心逻辑,并结合执行监督、虚假诉讼等具体实例,生动展示如何运用实证分析增强论证说服力。她特别提醒,对策建议需紧扣“切实可行、观点正确、能够验证”三大要求,杜绝空泛表述,突出实操性,确保研究成果能落地、真管用。
成果转化是干警们普遍关心的焦点,邢辉也给出了针对性建议。她鼓励大家跳出“为写而写”的思维定式,主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长效机制、工作指引、优秀案例,实现“从纸面到实践”的价值跃升。同时,她还系统介绍了权威法学期刊、综合知名期刊及其他公开发行渠道的投稿要点,为有意发表文章的干警提供了清晰指引。
“一直想动笔,却不知道从哪下手,今天终于搞懂了怎样选题、怎样搭框架!”“原来论文不一定要‘大而全’,小切口深分析反而更容易出彩!”“成果转化这部分太解渴了,没想到一篇调研文章还能推动机制建设!”课后,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授课内容实用、指导性强,将把所学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努力产出更多优质检察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