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检察院
  • 无障碍服务

    支部为我圆了60来年的梦——毕永恕口述 王平整理

    时间:2017-08-16  作者:  新闻来源:

     河口断桥——原名清城桥,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长甸乡河口,是鸭绿江上最早建成的公路桥。它记录着抗美援朝战争中彭德怀、毛岸英等志愿军将士的丰功伟绩,是丹东地区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 

    2016年10月9日,市检察院离退休老干部支部组织40多名党员前往河口断桥,过一次富有教育意义的组织生活。身为支部成员的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并达成了我60多年来的一个心愿——和“38军”旗帜合影。

    我叫毕永恕,今年83岁,是一名光荣的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1941年日本侵略者出于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需要,指令伪满洲国和朝鲜当局建造“清城桥墩”。1951年3月29日,遭遇美军飞机轮番轰炸的清城桥断裂成为断桥,至今仍保存着战争时期的创伤。后来,作为红色教育基地的河口断桥,两侧竖起所有入朝参战部队军团番号的旗帜。从那时起,再摸一摸38军旗帜的想法始终盘旋在我的心里。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66周年,同时也为达成我的愿望,市检察院离退休老干部支部特意组织了此次活动,让党员们学习和发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党的事业发挥余热。 

    活动那一天,是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凉爽的秋风透过大客车的车窗吹进来,开启了党员们的一段红色之旅。一路上,老党员们有的说笑叙旧,有的凭窗而望,领略着沿途的大好风光。而我因多年来的愿望就要得以实现,多了一份激动和期盼。大客车在奔往河口断桥的国防公路上急驶,我的思绪飞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抗美援朝时期…… 

    我是大连庄河人,1950年12月抗美援朝初期,16岁的我响应国家号召当兵参加了志愿军,分在38军114师342团3营当通讯员,后来又分配到该营九连1排2班。1951年3月,我随部队从鸭绿江桥入朝参战。白马山战役成为我毕生难忘的一场战役。那是1952年10月7日的傍晚,我们排奉命坚守一个小山头,由于敌人多于我们数倍,在敌人的轮番进攻下,我们排的子弹打光了,排长命令我去连部要子弹,但连里的子弹也打光了,只给了我一箱手榴弹。在枪林弹雨中,我扛起箱子奋力往回跑,最终和战友们用这箱手榴弹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这次战斗我们排牺牲了30多人,我左胳膊也被子弹打穿受伤,连队给我记了三等功。 

    “抗美援朝的胜利,打出了咱们的国威军威。”“和平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眼前的生活” ……站在河口断桥上,和我一同前来的老党员们纷纷表示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今后要继续积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为党的事业发挥余热。“我们一起唱《志愿军之歌》好不好?”在部队当过文艺兵的汪泳是个活跃分子,主动当起指挥,顿时,河口断桥上空响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这首熟悉的曲调中,我和支部的老党员们一起在断桥上合影留念,照片中,每名老党员的神情庄严而在断桥上空凝重……我呢,也找到了我们38军114师的军旗,心情激动的扯展开军旗,用影像定格在珍贵的瞬间…… 


    毕永恕激动地扯起了38军旗帜 

    活动后,在部队当过团长,喜欢研究党史、军史的退休干部张强说,这一次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形式新颖又有教育意义,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时代性、实践性和互动性。不仅发挥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还很好地调动了党员们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责编: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