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检察院
  • 无障碍服务

    如何把民事检察工作做好?她用28年的经验来回答

    时间:2022-07-19  作者:  新闻来源:

    大学毕业至今28年,辽宁省丹东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石宏除了刚入职时短暂干过半年公诉外,其余27年半时间,全在民事检察岗位上。

    “她像钉子一样钉在这儿了。”石宏的同事说,以至于石宏现在不仅是丹东,更是全辽宁从事民事检察工作时间最长的人。

    说起自己将近28年的民事检察工作经历,石宏没觉得烦,也没觉得腻,“能帮助老百姓解决难心事、烦心事,挺开心的”。


    能治“心病”的接待“心经

    这些年来,石宏接待的申诉人数以千计,有哭哭啼啼的,有吵吵闹闹的,也有口出恶言的。她总结了一条经验: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先听对方说,再想对策,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

    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石宏称之为“印象最深的当事人”,因为早年被牵进一起诽谤案件,老人被判刑入狱,为此,当地一家报纸好一番报道。

    出狱后,老人偶然看报,心生怒气:“这不是瞎说吗?”她认为当年的报道丑化了自己的形象,对其名誉造成损害,一气之下把报社告上法庭,要求赔偿道歉,恢复名誉,但法院判决并未支持她的诉求。

    老人想不通,先后七八次到省城、到北京上访,把能跑的信访部门都跑了个遍,但始终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结果。几经辗转,申诉材料到了丹东市检察院。石宏认真阅读,决定见见老人,听听她讲些什么。

    一见面,老人就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石宏一边安抚,一边递上一杯热水,让老人坐下慢慢说。之后的一个多小时,老人喋喋不休地讲,石宏就耐心坐着一直在听,最后她终于弄清了这起案件的症结主要在刑事判决而不在民事判决。

    按照职责管理,老人的情况不归石宏所在的部门管,石宏说明情况后完全可以把老人劝走。但她没有这样做。

    “老人年岁已大,因为这起案子脑子受到刺激,她不懂得这部门那部门,只知道唠叨诉说,如果随随便便把她打发了,老人可能又要失望,说不准再干出个啥事来。”考虑到这点,石宏耐心地给老人解释,一点一点地帮她捋材料,告诉她什么是刑事判决、什么是民事判决、刑民交叉“叉”在哪儿了。

    怕老人记不住,石宏还写在纸上,告诉老人这事去哪儿找、找谁,要准备什么材料,哪些证据对她有利,什么时间去比较合适等,交待得能多详细就多详细……

    等石宏仔仔细细说完后,老奶奶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姑娘,像你这样对我,就是给我个什么结论我也服气。”

    之后,老人按照石宏的指点,到相关部门反映了问题。她把材料交上去后,耐心地等待办理结果,没有再到处上访。她说:“那姑娘告诉我了,我信她说的。”


    石宏(中)与同事分析研究案情。


    让农民工踏实过好春节

    的确,发自内心的善良,像春雨一样,于无声处滋润着人心。

    2016年8月,肖庆元等13位农民工在一个工地干活,受雇于一位名叫宁四虎的包工头。宁四虎分包了某建筑公司承揽的一项地下车库的工程,工人工资由建筑公司支付,宁四虎负责发放。

    3个月后,工程完工,按规定宁四虎应该给13位农民工结算工资,但贪心太重的宁四虎此时玩起了失踪,拿着工人的工资和其他款项跑了。

    眼看就要过年了,辛苦3个月的工钱说没就没,肖庆元等人联合向丹东市劳动仲裁部门提出仲裁申请,要求确认13人与某建筑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并支付工资。劳动仲裁部门很快作出仲裁,裁决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要求该建筑公司于裁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支付肖庆元等13人工资。

    但是,接到裁决后的某建筑公司并不服气。他们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确认其与肖庆元等13人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不久,法院下了裁定,认为该建筑公司没有直接雇用肖庆元等13人,双方之间没有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不属于劳动争议纠纷,故建筑公司不承担责任,裁定驳回了肖庆元等13人的起诉。

    经人指点后,肖庆元等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丹东市某区检察院提出申诉,区检察院又将该案提请丹东市检察院进行抗诉。

    拿到案卷后,石宏反复研究,认为13位农民工的申诉完全占理。其一,劳动者除了受一般民法保护外,还受劳动法的特别保护。其二,肖庆元等13位农民工是宁四虎以给某建筑公司施工的名义雇用的,所从事的劳动实际上是接受了某建筑公司的安排,双方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经过进一步审查,石宏还发现,宁四虎没有建筑施工资质,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按照相关规定,建筑施工等用人单位将工程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也就是说,当没有资质的宁四虎因故不能承担相应责任时,聘用他且有资质的用工主体一方要承担责任。换言之,包工头跑了,建筑公司有责任给13位农民工发工资。

    除此以外,石宏还查到,建筑公司曾给宁四虎发过项目经理的聘书,而发放聘书的时间正好与宁四虎承揽地下车库工程时间吻合……种种证据更加坚定了石宏为农民工兄弟拿回工钱的信心。

    随后,丹东市检察院提出抗诉,石宏协助法院进行调解,最终赶在春节前帮农民工从建筑公司要到了30350元的全部工资,并当场发给了他们。

    “这样的例子很多。”丹东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助理邢辉说,“每办完一个案子,申诉人都过来感谢,夸检察院的、夸石姐的,真不少”。


    在细节中发现疑点

    2022年4月,在石宏办案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大家齐心协力,成功化解一起涉值880余万元申请监督案。

    2021年,石宏经手了一起借贷纠纷案。王川与妻子共同打拼创下家业,而当一切都有了以后,两个人却各奔东西。离婚后,王川一半财产被妻子分走。

    可天有不测风云。离婚不久,王川前妻遭遇车祸,意外死亡,留下的全部遗产按继承顺序让她的兄弟姐妹都拿走了。

    得知消息后,王川心有不悦,离婚时前妻分走的财产都是他们婚姻存续期间二人的成果,现在她的兄弟姐妹不费力气就捡了便宜。王川越想越不服气,不由得心生一计——伪造假借条,把借款时间定在他和前妻婚姻存续期间。

    如此一来,只要“借钱人”到法院一告,要求还钱,那么继承前妻的财产的人就得还钱,王川就能拿回前妻分走的财产。

    在和现任妻子商量后,王川写了4张假借条,借条上面写明自己借了谁的钱、借了多少,借款时间全部在他和前妻婚姻存续期间,总金额加起来有100多万元。随后,王川让借条持有人到法院告他,要求还钱。

    很快,法院根据4张借条和王川提交的答辩状,判决王川及其前妻的兄弟姐妹共同承担债务。

    莫名其妙多出4张借条,王川前妻的兄弟姐妹自然不服,他们一起到检察院进行申诉,要求检察官查明真相,主持公道。

    接到申诉后,石宏和同事立即展开调查。她们从4个“出借人”入手,一个一个进行核对。不核不知道,一核吓一跳。4名所谓的“出借人”竟然都与王川有直接关系——一人是现任妻子,一人是现任小姨子,另外两人则是王川现任岳父岳母。

    会不会是王川没离婚时就向四人借的?石宏不敢大意,和同事考察4个人的出借能力,越考察越存疑。四人都是农民,多年来的账户交易信息表明他们没有这么多收入。而且,王川现任岳父岳母的年龄都很大,按常理不可能借出那么多钱,4张借条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石宏(中)与同事到公安机关了解案件侦查情况。


    随后,石宏等人与公安机关联合调查,结果证实了她的判断。王川承认借条是自己后写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虚假诉讼拿回前妻分走的财产。

    然而,对这起案件进行联合讨论时,大家却有不同看法。法院认为,这起案子是普通的借贷纠纷,可以按普通借贷纠纷来处理。但石宏坚持该案符合虚假诉讼特征,应该按照虚假诉讼的要求进行审理改判。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石宏结合相关证据,又研究了一遍案件材料,还找来最近几年丹东地区各种类型虚假诉讼的判决与法官讨论。最后,法院同意了石宏的观点,对原案进行了改判,维护了申诉人的合法权益。

    这起案件的成功办理仅仅是石宏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的缩影。多年来,她养成了一个习惯,凡是遇到复杂的案件,都要反复抠细节、抠疑点。如果办案中发现哪个环节不对劲,她一定要重新梳理一遍,反复推敲,直到解决疑惑为止。


    2022年3月,石宏(右)就一起申请监督案主持公开听证会。


    凭借这样的工作习惯,石宏已经在业务上长得枝干挺拔——2018年以来,石宏带领两级检察院民事检察人员共排查虚假诉讼监督线索439件,查办325件,提出意见251件,立案19件53人,挽回损失4500余万元,办理虚假诉讼监督案件的数量连续4年位列辽宁省第一。

    其中,她所办理的宽甸某矿业公司61件虚假诉讼系列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四批指导性案例适用指引》,并在2021年辽宁省检察官“忠诚·担当·奉献”案例演说会上作分享交流。

    此外,石宏和同事办理并撰写的案例连续8年获辽宁省检察机关十大精品案例,1个案例入选最高检指导案例适用指引,4个案例入选最高检指导性备用案例或案例选编,1件民事抗诉书入选最高检“首届全国民事行政检察优秀法律文书”,探索的“刑民并进”虚假诉讼监督案件办案模式及“指定管辖”等做法也获得了上级的肯定。


    在石宏看来,一个人心里有温暖,别人是能感受到的。


    从事检察工作28年,石宏共办理各类民事行政申诉案件1600多件,接待答复当事人申诉来访2200余次,无一上访。

    当被问及有没有秘诀或是所谓的工作“技巧”时,她很认真地想了一下说,真没有,“就是实干加思考”。在她看来,单靠“技巧”就想把事情办好,不仅行不通,而且会有后遗症,麻烦也更多。


    对话:将心比心很重要

    方圆》:有人觉得民事检察不好干,整天和家长里短的事打交道,挺琐碎的。但你在过去28年里办的1600多个案子中,没有一个上访的。你又是怎么做到的?

     石 宏:首先是用心用情,用一种追求极致和止于至善的精神去办好身边的每一件“小案”。换位思考也挺重要的。对我们来说,可能就是很多案件中的一个小案子,没什么特别的,但对当事人就不一样,他可能一辈子就遇到这么一个事,这个事对他就是大事。所以,将心比心、同理心很重要。

    《方圆》:据了解,你的爱好不多,看书算是一个。能推荐几本书籍吗?

     石 宏:阅读是我上大学开始培养的爱好。除了法律专业书籍,我也看了很多名著。

    有3本书让我感触比较深。一本是《平凡的世界》,它教会我们,人无论在什么位置,多么贫寒,只要有一颗火热的心,热爱生活,就永远有希望。另一本是《立志要趁早》,10位作者都是全国顶尖的学生,他们除了在学业上取得让人叹为观止的成绩外,更值得称赞的是他们都很自信,也很主动,知道自己追求什么,并能长期为之努力。

    最后一本是《不抱怨的世界》,从中我深刻领悟到,成功只垂青于积极主动的人,要敢于担当,敢于接受挑战,任何事情就怕人去“做”,只要敢做,事情才能自然而然地变得顺畅。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本文有删减,更多内容请关注《方圆》5月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