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检察院
  • 无障碍服务

    【身边的榜样】付浩:勤能补拙,事在人为

    时间:2022-09-19  作者:  新闻来源:

    付浩

    丹东市检察院

    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有一种人,他们的不足和劣势很多,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但同时他们的优点又非常明显,像夜空中的月亮一样耀眼,当月亮出现时,光芒足以遮蔽满天的星星。而付浩就是这样的人,好学、肯钻研、善动脑、爱看书,这是身边同事对他的评价。从检11年,正是靠着这份拼劲和巧劲,他在全省检察机关公诉人竞赛中获得了“全省十佳公诉人”称号,其所办案件获最高检典型案例1件、全省检察机关精品案例1件,先后荣获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2011年,付浩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通过公务员考试考入丹东市人民检察院,先后在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和刑事检察部门工作。初出茅庐的他,对办案工作充满了热情和好奇心,一晃十年,始终劲头儿十足。

    全国优秀公诉人苏凤琴办理张某某受贿一案时,还是内勤的他因为没有办理过重大职务犯罪案件,主动要求陪同提审,了解案件情况和办案流程。丹东市人民检察院办理原营口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某某贪污、受贿、诈骗、高利转贷、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时,他虽然不是办案人,为了学习大要案的出庭技巧,主动提出帮助播放举证PPT,全程参与庭审。担任内勤的四年中,他都是一边从事繁重的综合工作,一边承担办案任务,主动向领导申请办理不同类型的案件,由于自己的争取,他到刑检部门后办理的前30个案件中分布了20多个不同的罪名,办案能力迅速提高。

    付浩对于工作的热爱不仅贯穿于日常工作中,还体现在平时的主动学习中。走进付浩的办公室,直接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装满业务书籍的书架。打开微信读书,经常会发现他的名字在读书排行榜中久居榜首。付浩说,读书的习惯是在毕业之后养成的,因为本领恐慌,来到检察机关后,他把认定事实、办案技巧、法律适用等方面的书籍看了个遍,最厚最难啃上千页的《司法观点集成》也看了三四遍。

    付浩的热情和努力也感染了周围的同事,部里也将一些疑难案件和对下指导工作交给他负责,其先后办理了卢某等人交通肇事、妨害作证抗诉案,费某某等人非法买卖爆炸物抗诉案,邢某某等人徇私枉法、受贿、介绍贿赂、诈骗案,某企业欺诈发行股票、违规披露重要信息案,某企业欺诈发行债券、逃汇、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等一系列在全国、全省和全地区有重要影响的专案、要案,多件被评为精品案例。除了日常办理案件之外,他还积极参与部门综合事务,负责营商环境、环境污染、普法宣传等专项工作,其认真和努力得到了对口部门的充分肯定。

     

    【积累是进步的阶梯】

    丹东刑检人历来注重业务能力的传承和积淀,历届领导经常对公诉团队强调,年轻人要办好每一个案件,但不能成为流水线上的办案机器,要注重积累和提升。付浩在办案中也充分践行了这一理念。

    让付浩印象深刻的是,刚参加工作时,他第一次汇报案件之后,就被领导叫到办公室指出了汇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事实不清楚、口齿不清晰、没有层次感。领导的中肯意见,让这个年轻人感到非常惭愧,他下定决心学习好汇报本领。他买了三四本有关汇报的书籍、在网上搜索汇报案件的技巧,平时注重向老同志请教,每一次汇报都先写好文字稿“演习”一遍……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当付浩再次向领导,甚至检委会全体委员汇报案件时,他胸有成竹、逻辑严密、流利清晰的汇报,让领导顿时刮目相看。而他也把自己在汇报案件的事前准备工作、事实描述顺序、详略分配问题、领导提问应对等问题做了系统的梳理,撰写成论文,并在全地区刑检业务培训会上交流经验,获得了一致好评。

    某企业欺诈发行股票、违规披露重要信息案系“国内创业板欺诈退市第一案”,涉案金额2.57亿元,财务造假对象涉及近百家上下游企业,1.1万余名投资者受害,央视财经频道等主流媒体均报道过此事件,全国关注。市检察院将此案交给付浩办理,尚在休假的他火速返回单位,翻阅卷宗,了解案情,将不懂的会计名词和专业术语标记下来,“恶补”金融领域专业知识,自学学会了会计行业的复式记账法和公司上市流程,厘清了欺诈发行股票犯罪的基本原理。该案事实复杂、影响重大,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尽管没有先例可以借鉴,但刚刚从事刑检工作的他通过不懈地摸索和钻研,成功办理了该案,并获评最高检、证监会联合发布的证券6起犯罪典型案例之一。随后,他对该案进行复盘总结,形成了系统的办案经验,并应最高检安排赴上海,向全国检察机关办理此类型案件检察人员介绍办案经验。

    积累需要时间。业余时间,付浩也经常会陪着家人孩子到周边游玩,每周坚持锻炼身体,很好地做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而他积累的秘诀在于——挤时间。他笑称,自己婚前是个“夜猫子”,每天睡前学习一个半小时。婚后,为了保证学习时间,他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天六点起床,赶在孩子起床之前看书,很好地诠释了钉子精神。

     

    【弱项是前进的动力】

    “付浩最让我钦佩的是,他能够把自己的弱项硬生生扭转为自己的强项”,这是与其一同参加公诉人竞赛的选手王聪对他的评价。

    “我膛音不正、语速较慢、阅读能力差……从天赋角度来看,并不适合担任需要经常出庭的公诉人,尤其不适合参加对抗激烈、题量巨大的公诉人竞赛。”非常清楚自己劣势的他,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选择直面困难,扬长避短。他认真复盘办案中的信息抓取过程,把碎片化供述的归纳、复杂法律关系的梳理、犯罪数额的认定等可能影响报告撰写速度的因素都列举出来,针对职务犯罪、经济犯罪、普通犯罪的案卷总结出三种不同的快速阅卷和事实归纳方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弥补自己的速度劣势。为了避免自己不能在高强度的竞赛中完成答题,他巧妙设计答题环节,合理安排答题顺序,确保会的都答完,不会的不过多浪费时间,这也让他在历次模拟和竞赛中发挥稳定。

    出庭能力是公诉人的基础能力,除了日常工作以外,检察机关往往通过举行辩论赛来对年轻公诉人的出庭能力进行考察和提升。由于语言不流畅、内容不生动、表达不自然,初次参加辩论赛的他评分垫底,感觉明明付出很多努力的他很是不服气。但他并没有觉得是评分标准或对手表现对自己不利,而是客观地从自身找原因,通过反复观看录像,找到了自己语言冗长、晦涩难懂的问题。那之后的一段时间,他观看了最高检的历次比赛录像,虚心向擅长辩论的选手请教,时常在空闲会议室内进行朗读训练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研究适合自己的辩论思路和语言模式,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随后的比赛中,他的成绩逐次提升,不论是30分钟准备的短赛制还是一天准备的长赛制,都能够应对自如。

    在刚刚结束的全省优秀公诉人竞赛中,为了挑战自己,辩论过程中他更是没有使用书面的辩论稿,这也是他第一次全程脱稿参加比赛,最终在高手过招的辩论赛环节表现沉稳,取得了全场第三高分。靠着这份拼搏和热血,付浩最终抹平了自己天赋上的不足,获得了“全省十佳公诉人”称号。

     

    如今,那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人已经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也许拿到杀人案件的案卷时他感到的不再是兴奋和好奇,更多的是沉重和复杂;也许生活的繁杂已经不允许他像以往一样通宵达旦地加班和学习,而是需要合理地分配时间,但是付浩身上的那份认真和坦诚一直都在,那份拼搏和钻研不会改变,而他的成长也已经成为了丹东检察故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