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检察院
  • 无障碍服务

    【身边的的榜样】逄燕妮:矢志耕耘,笃思躬行

    时间:2023-02-22  作者:  新闻来源:


    逄燕妮,丹东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三级检察官。

    逄燕妮,一个面带真诚笑容、温暖有亲和力、积极有力量的90后女检察官。2013年考入丹东市振兴区人民检察院,先后从事反贪、政工、刑事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等工作。2021年调入丹东市人民检察院,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现任丹东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未检工作负责人。从检十年,她全心投入、倾情奉献、勇于担当,在各个岗位上都取得喜人成绩,曾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辽宁省未成年人检察业务标兵、丹东市青年岗位能手、丹东市检察机关先进个人、丹东市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多次获嘉奖。

     

    深耕细作  行稳致远

    她是检察工作的“多面担当”

    亲切诚恳、大方得体,是大多数人对逄燕妮的第一印象。上学的时候,老师给她的期末评语写着“一身正气”,同学们说她有“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现如今她也将她的品质带到检察工作中。在振兴区检察院工作期间,她先后承担多个岗位的工作,每次角色转换她都能迅速适应变化,并且成为新岗位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了青年干警应有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她攻坚克难,面对“案多人少”“事多人少”的情况,不仅常常一个人撑起一块工作,还努力把每件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她身兼多职,担任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期间,党建、团建、业务“全面抓,面面都要硬”。她坚韧乐观,几年前因一次意外手臂骨折,术后的一段时间手指、手腕无法正常使用,病痛交加,但她坚持一边治疗一边返回岗位,用一只手打字也要力所能及开展工作。

    基层工作的八年,从惩治犯罪到公益保护,从审讯室到法庭,从公诉人到公益诉讼起诉人,每个岗位她都兢兢业业。她经常笑着说“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领导和同事们评价她“干什么,像什么”。担任政工干部期间,她被同事称为“最强大脑”,组织、人事、工资、党建......各类数据信息熟稔于心,无需翻阅过往材料就能脱口而出,优质高效完成工作。办理刑事案件期间,她善于向业务能手学习,结合所办案件深挖个案、总结类案,依法惩治犯罪的同时兼顾天理国法人情。从事公益诉讼工作期间,她到辖区行政机关开展法治宣讲,钻研各类法律法规,秉持“监督不是高人一等,而要技高一筹”理念,与行政机关顺畅沟通,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变化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一颗赤子之心。她善于总结和提炼,撰写的工作信息稿件常常获奖并被转发;她勤于思索和钻研,撰写的论文和调研文章曾在“全国检察官阅读征文活动”、辽宁政法理论年会上获奖。不同的角色体验加之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使她时时牢记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使她深深感受到“检察”两个字的分量,也使她牢牢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思维,自觉把手头工作放在检察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推进。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她都能绽放微光,照亮漫漫征途。

     

    检爱同行  坚守情怀

    她是守护未成年人的“知心姐姐”

    2021年初,逄燕妮被调入丹东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加入了这个拥有众多集体荣誉的“金牌”团队。在团队的感召和引领下,她迅速融入角色、积极建言献策、主动担当作为,将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多岗位工作经历能动融入检察履职,充分发挥她强执行力、高创新力的优势。从未检办公室成立到办案区建设,从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到未成年人“四大检察”,从精准帮教到多元救助,从特殊未成年人权益保障到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文身、禁烟禁酒专项整治......面对纷至沓来的任务和活动,逄燕妮始终冲锋在最前线,始终勤勤恳恳,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经常加班加点至深夜。虽然加入团队的时间不长,但是她这种求极致的工作态度,使她的业务工作能力迅速提高,由“年轻战士”快速成长为“业务尖兵”,成为了团队的中流砥柱。

    2021年7月,辽宁省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展第三届全省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竞赛,经过几轮激烈的角逐和比拼,逄燕妮最终摘得桂冠。面对领导和同事们的鲜花和掌声,她并没有骄傲和自满,她说自己还有很多内容需要深入学习和探索,她说她帮扶救助的孩子还不够多。她所在部门主任苏凤琴评价她说:“燕妮是个特别能自我加压的人,明明做得已经足够好了,她却总能找出自己的不足,凡事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但是对于逄燕妮而言,她内心确实认为自己离真正的未检精兵还差得远,而这也的确只是她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领域接续奋斗的新起点。

    逄燕妮是个受孩子们喜欢的“大姐姐”,无论是亲戚朋友家的孩子还是因案接触的未成年人,她似乎都有办法跟他们心贴心地交流。在为一起性侵案件的被害人开展心理疏导期间,她耐心倾听、真诚开导,坚定的话语让被害人明白“这不是我的过错”,小女孩终于打开心结、停止自我伤害。在对一起刑事案件的未成年犯开展法治教育过程中,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涉案少年泪流满面,最终充分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改过自新。今年年初,她又关注到一个未成年人,是一起刑事案件的服刑人员子女,女孩的父母均因刑事犯罪被羁押。当看到女孩凌乱的衣衫、蓬乱的头发,以及那满身的文身,逄燕妮的内心不由得一惊:这样一个孩子,因家庭的变故无人照料,如果没有人拉她一把,恐怕她会很容易坠入堕落的深渊,未来等待她的又会是什么呢?成年人的罪过应由他们自己承担,孩子是无辜的。第一次走访之后,逄燕妮始终放心不下她,自责对她嘱咐得还不够细致、引导得还不够到位。之后,她又主动了解这个孩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她进行一对一的法治教育和心理疏导,并与共青团、社区、企业对接开展多元帮扶。她的真诚与共情终于打动了这个孩子,让这个不爱沟通的女孩敞开心扉,渐渐重拾对未来的希望。

    担任法治副校长期间,逄燕妮不仅给同学们带来了法治知识,还梳理了近几年学校学生罪错行为及遭受侵害的情形,逐案溯源,深挖背后深层次原因,总结共性问题,及时与学校领导、老师沟通,有针对性地推动检校共建。她还主动向法院民事法庭的法官请教,提升解决家校矛盾等一些突发问题的能力。为了丰富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视野,她主动学习心理学、家庭教育指导、教育学、矫正学等相关知识,并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疫情防控期间,她肩负下沉任务的同时又要兼顾业务工作,为了不影响集体防疫安排又不耽误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她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熬夜完成了50余件案件的审批等业务工作,还经常在社区远程办公。

    她说:“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未检领域是要以每一个具体的涉案未成年人为中心。作为孩子们的国家监护人,竭尽全力守护好他们是我的责任。”她深知,这一份事业任重而道远,这一份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未来,她希望自己能够关注到更多“隐秘的角落”,守护更多“纯真的笑脸”。

     

    春风化雨  润物有声

    她是法治声音的“传递使者”

    除了检察业务工作,逄燕妮还承担了大量综合性工作,同事戏称她是“文艺骨干”。演讲、解说、主持、活动策划、法治宣传......处处都有她的身影。在新媒体兴起之初,她就通过“两微一端”、短视频平台等发布多个法治宣传音、视频,传播最新法治动态,弘扬法治正能量。通过不断创新发展,在部门领导的提议和推动下,推出《丹东检谈》等法治栏目,部分作品被正义网、检察日报转发,内容涉及《刑法修正案(十一)》、未成年人保护、扫黑除恶、公益诉讼等方面,她也曾成为第三届中国青年好网民丹东地区唯一候选人。几月前,她参与录制的微党课《党旗所指检徽所向--百年党史中的检察档案》在市直机关微党课作品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

    2021年9月,逄燕妮“临危受命”代表丹东地区参加辽宁省人民检察院组织的“忠诚·担当·奉献”案例演说会。从接到通知到正式演说仅有短短两周时间,她一边承担繁重工作任务,一边从零开始筹备演说。她先后两次往返沈阳参加彩排,与搭档反复沟通、磨合,从形象把握、表情管理到每一句的抑扬顿挫、情感起伏,她多方征求意见,狠抓细节,力争呈现完美,最终收获诸多好评。

    几年前,在刚刚开展检察官“法治进校园”活动时,她会疑惑:“讲课不应该是老师的责任吗?”但是随着接触的涉未案件越来越多,她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了检察官开展法治宣传的重要意义。如今,法治宣讲成了她繁忙工作之中的热忱。让法治得以推行,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好法治意识,知法懂法、依法而行,成了她的法治愿景。她以每一个“检察开放日”、每一次“法治进校园”“法治进乡村”为契机,到行政机关、社会组织、中小学校园等传播法治声音,以实际行动推动形成尊法守法学法用法良好氛围。她关注到很多涉案未成年人都是困境儿童、留守儿童,为此她专门制定了针对这类特殊群体的讲课内容,细致入微地提醒孩子们如何远离犯罪、保护自己。最近,她又发现某医疗机构未履行强制报告义务,致使一名女孩遭受性侵害未及时被发现的情形。她在制发检察建议开展法律监督的同时,组织全地区征订强制报告海报3000份并开展法治宣讲,让可能密切接触到未成年人的单位、个人承担起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责任,相关做法入选“全省典型案事例”。

    她说:“天下之事,规矩于立法,求索于执法。讲好法治故事,让冰冷的法条变得真实生动,让鲜活的案例触动每一个心灵,让法治阳光照亮更多阴暗之隅,让法治种子播撒在每一人的心田,是检察官义不容辞的责任。”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逄燕妮已经在检察事业上奋斗了十年,挥洒着她的青春和热血。她深知要学习的还很多,常常陷入“本领恐慌”,她也深知自身成长的背后,离不开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离不开团队的力量。脚下是征途,前方是梦想,她愿以谦恭之心砥砺品行,以自律之心涵养正气,传承丹东检察精神,乘风破浪,踏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