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对亿万苍生的责任与担当;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对整个蜀国的责任与担当;林则徐“苟利家国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对华夏民族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每个人心中自然也都有一份责任,言行中都折射着一份担当。学生有学习知识的责任和担当,老师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和担当,作家有笞恶扬善的责任和担当,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任和担当。责任和担当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精神。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攻坚期,深化改革进入深水期,新的形势任务对检察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做到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政法队伍要敢于担当,面对歪风邪气,必须敢于亮剑、坚决斗争,绝不能听之任之;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必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绝不能畏缩不前。这是对担当精神的科学阐释,指明了在什么情况下要敢于担当,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每一个检察干警都应该认真领会、自觉践行。
说到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1920年,美国一个年仅11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踢碎了邻居的玻璃,人家索赔12.5美元。当时12.5美元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可以买下125只下蛋的母鸡,闯了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可11岁的孩子尚没有自立能力,哪里赔得起这么多钱。他的父亲说:钱我可以先借给你,但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个男孩就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半年后,他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还给了父亲12.5美元。
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我不知道,没有经历这件事里根还是不是现在的里根。但我知道,他父亲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让他懂得:遇到事情就该勇于承担后果,不逃避,也不推卸责任。一个有担当的人就拥有了至高无尚的灵魂和坚不可摧的力量;一个有担当的人在别人心中就如同一座有高度的山,不可逾越,不可挪移。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讲责任,讲担当,无需豪言壮语,无需惊天壮举,只需放眼当前,从本职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作为刚刚加入检察队伍的新人,刚接触政治处的工作时,我十分的迷茫。认为这份工作十分琐碎和繁重,不能像冲在一线办案的同志那样,实现自身的价值。但后来经过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加上自己的体悟,这才让我对这份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虽然,我的工作不能惩恶扬善,打击犯罪。但我所做的很多工作都事关我们全院的荣誉,以及每一名干警的切身利益,我的一点差池很有可能就让我们院的利益受损,这样不但影响我院的全局工作,也会让辛辛苦苦办案的干警心寒。懂得了这个道理,每当我做每一项工作的时候,我都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避免一丝一毫的差错,将每一项任务都高标准严要求地落实。我认为这就是我,一个普通的司法行政干警的担当。
如果责任是颗渺小的种子,那么担当就是肥沃的土壤,一旦播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就会生根、发芽;它就会开花、结果;从而点缀你的人生,充实你的人生。责任和担当,是一缕璀璨的阳光,照亮每个人的心底;责任和担当,是推动人类历史、开创人类文明的那滚滚车轮。让我们将责任时刻铭记于心,将担当处处落实于行,做一个有责任,勇担当的新时代检察干警。
(作者单位:振安区检察院政治处)
责编: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