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人民检察院
第一检察部
张新笛
2021年考入检察院
少年人的青春鲜衣怒马,意气风发,不负韶华行且知;青年人则更像聂鲁达笔下倔强的灯火,在雨中被冲倒,湿漉漉却在燃烧。如果说我的少年结束于离乡的卧铺,整夜铁轨的声音,令人久久难眠。那么我的青年开始于第一次身着检服,出庭公诉时,只有自己能听见的澎湃心跳。少年思恋家乡的山与川,将眼泪蹭在母亲的胸膛,青年将灯光为自己点亮,也努力照亮他人的方向,是时光将少年打磨,也是经历让青年蜕变。
2021年8月,告别过去青涩的岁月,我怀揣着憧憬和理想来到丹东市人民检察院,自此以青年之名,踏上属于自己的从检之路。初入社会的我,幸运地进入了第一检察部这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团队。初来乍到,“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我看到的是丹东检察人的恪尽职守,神采飞扬,在法庭上唇枪舌剑,辩论场中妙语连珠;我看到的是春风拂面,情意融融,对被害人的轻声抚慰,对信访人的耐心解答,对未成年人的真情帮扶;我看到的更是力求极致,认真钻研,案件质量精准把握,对下指导专业有据。作为“辽宁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奖集体,大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的青年力量,那就是以青年之名,用热血绽放青春,用奋斗拼搏成就,用成绩回报舞台。
但,当渐渐融入这里后,我又感受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在光的背后,亦是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我见过因加班而彻夜亮起的明灯,在厚重的卷宗里伏案忙碌的身影;我听过案件讨论时激烈的争执,因劳累嘶哑受伤的喉咙;我也体会过面对案件时效率与质量的平衡,感性与理性的纠结;腰痛和颈椎痛是常见的职业病,父母和孩子是心中沉甸甸的牵挂。伟大的事业孕育于平凡的生活,这些柔软的人性像春天的新绿,让检察工作在我的心中更鲜活,更生动,也带给我深深的归属感。我也逐渐懂得,原来以青年之名,是要用清醒独立的成熟,扛起义无反顾的责任,践行掷地有声的担当。
青春无惧,青年无悔,即使被雨水冲刷,也会将自己奋力燃烧,因为有理想在闪闪发亮。历史的光影交错,百年前的一批青年人用势不可挡,持久不息的青春伟力,用浮舟沧海,立马昆仑的斗争豪情,用使命催征,时不我待的奋斗力量,书写了五四运动的光辉篇章,也为后人照亮了情怀与担当的方向。今年4月,我的同事丁雪楠毅然报名对口援疆工作,为此远赴边塞,远离家人,我问她为何如此选择,她说那是她的理想,生于伟大时代,势必向往光芒。原来以青年之名,亦是初心常在,使命在肩,知世故而不世故,历经千帆后依旧清澈的眼睛。
站在干事创业的起点,当我有幸被赋予青年之名,当我有幸成为检察人,当我有幸能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耕耘收获,当我有幸看见过奋斗最美的模样,怎能不珍惜青春时光,用满腔热爱,步履不停奔赴山海。我坚信年龄的增长遵循自然规律,但一个人的经验是要在刻苦中得到,也只有经过磨炼才能够使自己成熟。于是每一项工作,每一个任务,无论大小,都脚踏实地,一点一滴虔诚以待。所以那些在披荆斩棘中的青春奋斗,那些在攻坚克难中的青春奉献,都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星河灿烂,路在脚下,愿不负青春使命,不负韶华时光,以青年之名,励青春之志;以青年之名,担时代之责;以青年之名,扬奋斗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