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萍
丹东市人民检察院
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微光成炬,履践致远
检察新人的转正答卷
时光荏苒,入职至今已满一年。回首这段初入检察事业的旅程,我把学习当成了“求生技能”。从最初面对卷宗时“字都认识,连起来就晕”的茫然无措,到如今能够带着问题意识梳理证据、撰写审查报告,并独立向主办检察官汇报案件进展,每一步都是蜕变。
我努力在案件中学习,在二部办理延押案件时,我主动梳理办案流程、记录审查要点;在一部参与申诉听证时,我也总结形成检察听证指南,既为自学,也为共享,助力提升办案效率。我通过精读典型案例、查询检答网不断拓展知识边界。
更幸运的是,这一路有前辈指引。每次案件讨论,我都认真“取经”、默默“蹭经验”,跟随主办检察官提审、出庭,从他们“四两拨千斤”的讯问技巧到法庭上沉稳有力的应对,每一步都扎实管用。他们不厌其烦地教我使用办案系统,逐字逐句帮我修改审查报告;他们认真倾听我不成熟的观点,在我应对突发状况时成为我最坚实的靠山;他们在我调整部门时送上关心,在我需要时毫不犹豫施以援手。这份“传帮带”的情谊,是刑检人最珍贵的“非物质遗产”与精神传承。
同样要感谢我的战友们,有人慷慨赠我他亲手整理的贪贿犯罪办案“宝典”;我们坚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常在一起探讨案情、碰撞观点;更难忘那句轻松的“顺手的事”,无数次解我燃眉之急。我深深感到,在刑事检察这条路上,专业知识决定了你能走多快,但身边这些可亲可敬的同仁,才真正决定了你能走多远、多稳。
作为青年干警,我深知必须常怀敬畏,敬畏信仰、敬畏法律、敬畏人民。案卷中一字一句的推敲,一页一页的梳理,都是正义天平上不容有失的砝码。忠诚履职,不在于声势浩大,而在于分毫之细。即使好人难做,难做好人,我们依然要坚持做一个有温度、有担当的法律人——以微光汇聚光芒,用行动诠释检察初心。
从面对5本卷宗就慌慌张张的“新手小白”,到如今翻阅112本卷宗也能从容不迫的检察新兵,一年来的成长,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从检选择。转正是一个新起点,未来,我愿继续以勤学苦练为舟,以精益求精为桨,努力成为一名“能办案、办好案”的合格检察官助理,在守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履践致远、步履不停。